从内在动机角度看孩子的教育问题

写在前面

《小舍得》的热播,演出了城市中产阶级孩子教育问题的现状。整个社会都在鸡娃时,你也不得不加入,然后就演变成内卷。有没有方法,能够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把外部的鸡娃压力,整合进孩子的内在动机里呢?

最近看了《内在动机》这本书,有点启发。

内在动机与奖赏

内在动机来源于“好奇心”,通过“自主”的方式,去探究周围的世界。外部奖赏会损害内在动机。作者在书中描述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心理学实验,验证了奖赏对内在动机的损害。实验比较枯燥,我们用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来说明奖赏对内在动机的损害。

有几个小孩天天跑到一个老人住的地方,吵吵闹闹,老人是个喜欢安静的人,对此很苦恼。终于,老人想出一个办法,他叫来那些小孩,给了他们每人两颗糖,并说:“感谢你们在这里玩,让我不再孤单,这些糖是对你们的奖励。”小孩子们拿着糖,非常开心。第二天,那些孩子照例过来玩,并等着老人给糖。老人出现了,给了他们每人一颗糖,并说:“感谢你们在这里玩,让我不再孤单。不过我的糖不多了,今天每个人只能有一颗糖。”小孩子虽然有点失望,但聊胜于无,还是接过了糖。第三天,那些孩子又过来了,老人告诉他们:“感谢你们在这里玩,让我不再孤单。不过我已经没有糖果了,希望你们明天能继续过来玩。”孩子们生气地走了,并发誓再也不过来玩了。

这就是个典型地,奖赏对内在动机损害的案例。

内摄与整合

什么?奖赏会损害内在动机?那怎么解释“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现象?怎么解释现在互联网大厂,通过高薪及加班费,吸引年轻人自愿 996?

按照作者的观点,通过外部控制的方法,包括奖赏,压力,社会评价等等,确实可以促进个体去执行一些被要求的行为。这种情况下,很多个体会“内摄”这些要求。即不加思考地,被动地去执行这些行为,以期望获得相应的奖赏,获得好的社会评价。但这些行为本身不是自主的。即,当这些外部控制的因素消失时,这些行为也会停止。这种模式,本质上等同于等价交换。

有些个体,会把外部控制“整合”进自己的价值体系,从而演变成内在动机。比如,你逼着孩子读书,孩子不愿意读,但迫于压力,拿着书装模作样。此时就是典型地“内摄”。如果孩子理解了读书的价值,自愿读书。此时,孩子就已经把读书这个要求,“整合”进自己的内在动机里了。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很多压力。作为一个个体,如果能把外部压力,整合进自己的价值体系,变成内在动机。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幸福感会比较强,做事效率也会比较高。不幸的是,内心整合能力的高低,似乎是天生的。

如何提升内在动机

有三个因素,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内在动机。分别是:自主,胜任和人际联结。

自主代表着选择性,即给个体一定的选择的权利。当然,自主并不等同于纵容。自主是在价值底线之上的选择的权利。这个世界,从来就不存在绝对的自主。

比如,你家孩子就想看电视,刷抖音,美其名曰:自主。我想,没有一个家长会同意这样的自主。相反,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把一些基础的价值观,整合进孩子的内在动机中。其中一个方式,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有一次,笔者在订正女儿数学作业。有一道题讲的是购买电脑,有两种付款方式。分期付款按 12 期付,每期 500 元。如果一次性付款,需要付 5500 元。问分期付款比一次性付款多付多少钱。

小家伙这道题做对了。我随口一问:分期付款比一次性付款要多付 500 元钱,为什么有人愿意分期付款?小家伙陷入沉思。过了一会儿,终于说出了一个理由:如果一个人钱不多,分期付款可以提前用上新电脑。我顺势表扬了她,接着和她介绍并探讨了利息,金钱的时间价值,甚至未来现金流折现等比较复杂的问题,看得出来小家伙听得津津有味。

当然,平常辅导作业时,这种案例不多。因为本身作业就比较多,孩子做完都已经很晚了,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自由发挥。父母都很少有机会做得到,就更不要奢望老师能做得到了。可以想像得出来,孩子在这种教育体制和环境下,很难保持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学习只能流于表面,很难深入。

胜任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胜任感,并不能让孩子天天做一些超级简单的任务来获得。而是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设计出孩子能力边界上的任务,让孩子即没有觉得很简单,又可以通过努力能够达成。可以想像,胜任感的培养过程,一定是非常个性化的,因为每个孩子的能力边界是不一样的。现在的教育都是一锅炖,很难个性化。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的能力,不在学校教育的平均线上,意味着她的胜任感会大大地减少,从而更大地损伤她的内在动机。

人际联结的概念很微妙,它指的是每个人有追求自身和谐的需求,它是某种程度的自我认同。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设定一个目标,帮助孩子一步一步朝着目标迈进,这个过程中,孩子的人际联结需求得到满足,进而强化内在动机。

写在最后

现代的教育体制,很难强化孩子的内在动机。相反,学校,老师,甚至家长自己,总是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控制的手段,慢慢地损伤孩子的内在动机而不自知。

内在动机的培养,是个非常个性化的事情。这意味着,只能靠家长,在家庭范围内,根据孩子的特点和能力水平,通过给孩子提供一定程度的自主,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设立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任务的设计,让孩子获得胜任感,进而强化内在动机。


Post by Joey Huang under essay on 2021-06-21(Monday) 22:22. Tags: thought,


Powered by Pelican and Zurb Foundation. Theme by Kenton Hamalu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