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玩的育儿案例

引子

我一小外甥,三周半,今年刚上幼儿园小班,简直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娃。

去上幼儿园,送到门口,自己跑进去。旁边有个也是刚入学的,哭成泪人,老师抱着送进去的。搞得我妹第二天还有点失落。

问:为什么你一到幼儿园就跑进去了,没有不舍得妈妈吗?

答:我怕迟到啊。

生病了请假会不开心,因为不能去幼儿园。当然,这不是重点,顶多说明没有分离焦虑。重点是,三岁半,已经会算 10 以内的加法,5 以内可以口算,10 以内的手指比出来,算得有模有样,逻辑清晰。最让人羡慕的是,自己一个人看书,可以看一个小时以上,专注力超强。他爸给他买的巧虎点读笔,自己认字,还把书里的英语几乎全部跟读着背了下来。

天赋

当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特质和秉性。天赋肯定是有的,但据我的观察,和我妹的带娃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

我妹是典型的“虎妈”,说一不二,哭也没用,说不行就不行,令行禁止。如果违反规则,随时可能出现“河东狮吼”。一次,我妹出门,交代好不许看电视。回到家,发现在看电视,结果“河东狮吼”,把我爸妈训了一顿。孩子亲眼见证这一幕,再也不敢看电视。有时我们还开玩笑说,要不要看会儿电视,他的回答是:不行不行,妈妈会生大气的。

我妹还有点洁癖。一次,我外甥女(他姐姐)放学回家,没换鞋,直接走进家门。我妹又是一通“河东狮吼”功伺候。亲历这次“车祸现场”后,每次进门,都自己换好拖鞋。看到姐姐放学回来,他还会拿着拖鞋到门口给姐姐换。

这里的天赋在于,这个孩子会从妈妈的情绪中,读懂规则。更厉害的是,能够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规则

预期

一个三岁的孩子,不能看电视,不能看手机,也没有天天粘着妈妈,平时大部分时间是外公照看。对他来讲,生活的乐趣似乎被降到了冰点。那咋办?只能自己找乐子啊。

家里一大堆他爸爸买的玩具车,搬出来可以玩一个小时,各种排兵布阵,场景演绎。如果你能钻进他的脑子里,一定可以看到,他把他有限的生活经验,用他的玩具,在他的脑海里重复播放了很多遍。这就是想像力的来源。

爸爸妈妈给他讲过的绘本,搬出来,也可以看一个小时。没办法啊,无聊又不能看电视,看手机,只能重温绘本里的故事。所以,大人对他的评价是:记性特别好。天赋肯定有,但也可能是逼出来的。他爸妈讲过一遍,他自己可能重播了很多遍,记不住才怪。

这样的环境,让孩子培养了一个牛哄哄的能力:从枯燥的事物中获得乐趣

这样的状态下,有套巧虎绘本和点读笔,那简直就是乐趣的源泉啊。所以,他能借助点读笔,把里面的英文单词和汉字全背下来。

无节制地看手机和电视,对孩子的伤害,绝不仅仅是视力。手机和电视的最大的伤害,让孩子失去了培养从枯燥事物中获取乐趣的能力的机会。孩子有了更“高阶”的“声光画”娱乐模式,就没有动力去看枯燥的书。所谓,由奢入俭难。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名人的家庭,有了孩子后,家里禁止出现一切有画面的事物。

结尾

古语有云,三岁看老。孩子小时候展现出来的一些秉性,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将来的发展路径。但这个案例,引发我一个更重要的思考是,孩子的发展,是他自己的特质和秉性,以及外界对他的影响,相互作用的总和。

这话抽象,掰开了说,他妈妈的“河东狮吼”看起来,是个不好的育儿方式。现代社会,讲究精细育儿,讲究智慧父母,讲究爱。他妈妈的“河东狮吼”简直就是反面教材。但是,这个看似“反面教材”的育儿方式,结合孩子“从妈妈情绪中读懂规则”的天赋,以及“用行动执行规则”的天赋,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

试想,如果他妈妈温柔,宠着孩子,可能就无法给这个孩子建立明确的规则。其他的一切,就更无从谈起了。

(完)


Post by Joey Huang under daily on 2022-09-25(Sunday) 23:44. Tags: 每日随笔,


Powered by Pelican and Zurb Foundation. Theme by Kenton Hamalu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