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冥想能让母猪都变得眉清目秀

谈谈冥想

冥想又称正念,英文叫 mindfulness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会通过冥想让自己“慢”下来。

有些人把冥想奉为圭臬,觉得它是纷繁芜杂的社会生活里的象牙塔。有很多严谨的脑科学论文,试图论证冥想对人的大脑的正向作用。

有些人又觉得冥想有点神神叨叨。哈佛公开课《幸福课》的讲师 Tal 自己是个冥想的拥趸。但他讲过一个相反的故事。有一天,他冥想完,觉得自己眼清目明,进而觉得客厅的玻璃都比平时敞亮。他刚要跟他妻子分享他的冥想体会和心得,他妻子先说话了:我早上叫人把客厅的玻璃内外都擦了一遍,效果如何?

有一次参加一个培训,中午没法午休。培训老师知道大家刚吃完午饭,犯困,让大家做了五分钟的冥想。

她让大家找个舒服的姿势端坐,闭上眼睛,进行深呼吸,把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一呼一吸上,每次呼吸都数数。持续五分钟。

五分钟过后,让大家慢慢睁开眼睛。让大家谈谈感受。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绝大部分人都觉得没那么困了,精神变好了。有个别人说感觉自己快睡着了。培训老师补充说:没事,你下次要是觉得快睡着了,就安心地睡过去。五分钟后,你会变得更有精神。

呼吸是你每时每刻都在做的事情,但你从来没有留意它。当你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呼叫上时,你就建立了“觉知”(awareness )能力。它会让你的大脑从其他的思绪中暂时抽离出来,让大脑得到休息。

有一种“内耗型人格”的人,他们会习惯性地在内心猜测别人的想法,然后根据自己的猜测去推演各种可能性。典型地,他们会对自己说过的话,在大脑中不停地推敲琢磨:我说这个话,他会怎么想?他会不会认为我是在影射他?下周公司有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还要他支持,他会不会公报私仇?

通俗地讲,就是内心戏太多。

你通常会发现,这种人精神状态不是特别好。因为他们平静地外表下,大脑里正在上演一场无比精彩的宫斗大戏。因为大脑得不到休息,老是在进行高强度的劳动,所以他们的精神状态就显得特别差,看起来特别疲惫。

与大脑“内耗”的反面,冥想是让大脑放空,从各种思绪中跳出来,专注于当下,专注于呼呼,建立自己的觉知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讲,冥想或许可能真的有用。它不但让大脑得到休息,还会建立人的“觉知”能力。

大家应该会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你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比如到了一个你期待已久的陌生的国家,你会觉得,你全身的雷达都开启了,路边的一草一木,路上行人的表情,行驶的汽车,建筑物,甚至连广告牌,你都会认真地看一遍,把他们都“扫描”进你的大脑里。

这个时候,你的“觉知”能力达到最高,处于“全知”状态。这其实是内化在你的基因里的能力。从进化论角度,人到了一个陌生地方会特别是警觉,你全身的注意力都会被调动起来。毕竟,在远古时代,搞不好陌生的地方就会有个怪兽把你吃掉。你不得不变得警觉。

这种警觉,会让你留意身边事物的所有细节,而这些细节会把这个新地方刻画地异常丰满。哪怕时间过了很久,你依然会记得那次旅行中的很多细节。

相反,如果你走在自家小区,尽管身边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小桥流水。如果这种场景跟平时无异,你大概率不会留意它们的存在。这就叫“视而不见”。

冥想所建立起来的“觉知”能力,就是帮助你更好的专注于当下,从而获得对当下更丰满的体验。当觉知能力被建立起来,你会觉得,原来自己每天走来走去的小区里,竟然藏着个小宇宙。树叶的莎莎声仿佛是交响曲;小草上的露珠,竟然有整个蓝天的倒影;就连最普通的树叶,都有无与伦比的线条。连母猪都差点眉清目秀了。

曾经看到一个网友分享,他说他洗碗的时候,非常专注,全身心地体会水流下来冲击皮肤时的感受,体会手抚摸过粘满洗洁精的光滑的餐具表面,体会碗筷轻轻撞击的声音。洗着洗着,有时会达到“入定”状态,仿佛全世界都安静了,自己仿佛开启了上帝视角。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我只希望我们家也能有一个这么爱洗碗的人。

(完)


Post by Joey Huang under daily on 2022-03-01(Tuesday) 23:44. Tags: 每日随笔,


Powered by Pelican and Zurb Foundation. Theme by Kenton Hamalu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