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连接的效用

社交中的强连接和弱连接

社交中有两种典型的关系类型,一种是强连接,经常联系的亲戚,同学,同事都属于这个类型。另外一种是弱连接,很久没有联系的同学,或者只是在某个场合下一面之缘的准陌生人,甚至只是在同一个群里,从来没有讲过话的陌生人。

研究发现:其实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强连接”,而常常是“弱连接”。“弱连接”虽然不如“强连接”那样坚固,却有着极快的、可能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能的传播效率。

几年前,我开始在网上写机器学习相关主题的博客,当时有篇文章《文艺地解读贝叶斯定理》,在简书上收到了不错的阅读量,也有不少人转载。陆续又写了几篇诸如《使用 pandas 玩转股票数据》,《逻辑回归算法》。对于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文章来讲,阅读量算不错。

有一天,简书上收到一个消息,一个自称出版社编辑的网友,邀请我出书。她说看到我的一系列文章,符合他们机器学习方向的书籍。后来,顺利出版了一本机器学习入门的书《scikit-learn机器学习:常用算法原理及编程实战》。刚好撞上那段时间机器学习很热门,学习的人多,书卖得比预期好,至少没让出版社亏钱。

顺便说个不相关的故事。当时出版社的总编对我的选题有点犹豫,他觉得 scikit-learn 太偏了,大家都用 Google 的 TensorFlow 。后来勉强通过选题。没想到,后来我这本卖得不错。一大堆 TensorFlow 选题的,都亏惨了。因为同质化太严重。

回头想想,想通过强连接,让我出本纸质书的难度犹如登天。因为我只是个开发者,并不是搞学术的,根本就没有出版的背景和圈子。但通过弱连接,只要你的某个价值闪光点符合对方的需求,就会产生强烈的效用。

通过弱连接,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形成很多个价值点,这些价值点可能传播到世界上无数个能把这个价值点发挥出最大效用的人身上。这就是弱连接的无限可能性,也是最大的优势所在。

万能决策模型

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选择。你生命中所有的选择的总和,定义了你。

有一个很简单的选择的策略,通过“机会成本” + “沉没成本”来进行,大到企业决策,小到晚餐吃什么,都可适用。童叟无欺,丰俭由人。

机会成本,简单的说,你选择了 A,就没法再选 B 了。比如你选择了去 A 公司上班,就没法再接受 B 公司的 Offer 了。

沉没成本,指的前期投入。比如你开了家包子铺,前期需要装修,这些装修的成本就属于沉没成本。投入后就无法收回。

任何决策问题,你只要把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想清楚,做出选择就不难了。

有人说,机会成本很难评估啊。现在我觉得 A 的前景更好,几年之后,发现当初自己要是选 B ,早就财务自由了。

这个是正常的。首先,没有人能预测未来。其次,任何决策,都是当时当地自己认为的最优解,可能你在做选择的时候,不得不优先考虑短期利益,降低长期利益的比重。这都是正常的。一个人的成就是他的认知的变现。写成公式:成就 = 认知 + 行动 + 运气。

从这个角度,我们应该坦然接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管好坏。

每一个纠结的现在,都来自一个草率的过去,并将走向一个遗憾的未来。

德不配位

德不配位的意思是,一个人通过机缘巧合,处在一个他的认知和能力不相匹配的高位上。德不配位是危险的,很可能会导致自身的毁灭。原因是什么呢?

权力和金钱,其实都是放大器,类似于杠杆的作用。一个人处在高位时,他做的任何决策,其产生的后果,都将成倍的放大,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当发生坏的结果时,其产生的后果往往不是他所能承受的,这个时候毁灭就发生了。

Elon Musk 说过,职级是个过滤器,职级越高,需要处理的问题的复杂度就越高。到了 CEO 这个级别,处理的都是全公司的人都无法解决的难题。从这个角度,也可以发现德不配位的危险性。

看来,人生三大新喜事之一的“出任 CEO”也并不美好。如果没有强大的认知和能力的支撑,没有内生的自我激励机制,CEO 绝对是个苦逼的职位。

在职级分明的组织中,包括职场,有个被称为“彼得定律”的东西:只要时间足够,你一定会上升到你无法胜任的职位。

听起来非常有道理,但他的前提往往无法满足:时间足够。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可怕的”德不配位“后果没有广泛发生的原因。

(完)


Post by Joey Huang under daily on 2022-02-27(Sunday) 23:44. Tags: 每日随笔,


Powered by Pelican and Zurb Foundation. Theme by Kenton Hamaluik.